一个多月前在图灵社区看到了《计算机简史》(第3版)在重新招译者,一时兴起,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做一回译者。直到你真的接触到翻译工作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译者的痛。翻译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累,脑力活加体力活双管齐下。由于作者年代久远(IBM SYSTEM/360 年代),加上自身专业文献读得少,实在好难融入那个情景,以至于我多处理解有误(这是被拒的直接原因)。想当初写科幻小说洋洋洒洒几千字随手就甩下了,如今接手的是一本科学巨献的时候,却吐不出三言两语,实在憋屈。

反思一下自己被拒的原因,除了见识短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决心。当初早早作的决定,但是动笔的时候已经过了猴年马月了。交稿前出版社就已经找到译者了,想想自己也是有点羞耻 T_T。还是太年轻,少了一份担当。还好被拒绝了,不然翻译出来的什么东西不知道要遭多少人骂,以后还要遗臭万年 (/▽\=)。

不多说了,从此之后,要吸取教训,多读书,多一分担当,答应别人的事、下决心做的事就要尽力做到最好:)

尽管 IBM1401 在市场营销上已经取得了非同凡响的业绩,但是 IBM 的内部却是由威胁到他的行业霸主地位的不兼容的产品线混合而成的大杂烩。许多IBM的内部人士认为解决当前窘况的唯一途径就是生产一种拥有相同的架构并且运行相同的软件的“兼容”的机型。

1960 年,IBM 在产的不同的机型不下于 7 种:一些面向科研人员,其它的则面向数据处理用户;一些是巨型机,一些是微机,还有的是中型机。如此庞大的规模给 IBM 的制造业带来的收益却是凤毛麟角。除此之外,IBM 还是由许多小公司联合而成的大集团来操纵的,而不是一家独资企业。每一款机型都会培训一支专门的营销团队去占据计算机的利基市场,但事与愿违,往往这些专业的营销团队都无法轻易地适应新的机型以及新的利基市场。每一款机型都需要一条专门的生产线及其特定的电子元件。事实上,IBM 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电子元件的库存量不下于 2500。外设也呈现出了问题,由于外设数以百计地增长着,外设需要兼容所有的处理器。

这一切机型都需要和 IBM 拥有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的打孔卡产品(400 系列)来比。生产流程的合理化和组件的标准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生产开销,这让 IBM 在打孔卡机器领域所向披靡。

然而最大的问题不是在硬件层而是在软件层。由于IBM提供给顾客的软件包的数量与日俱增,机型的激增引发了糟糕至极的连锁反应:假设有 m 个不同的机型,每个机型都需要 n 个不同的软件包,那么需要开发和支持的程序的总量就为 m * n。在某种程度上,这将会是一次让 IBM 在短期内崩溃的充满威胁的连环爆炸。

正如 IBM 的顾客们所写的软件同样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计算机是面向特定的利基市场的,一家公司不可能对自家的计算机系统的大小不作丝毫的改动就移植到不同的机型上。如果这真的发生了,所有用户的应用都需要重构。这通常在过渡期就会引发可怕的组织瓦解。事实上,重构的成本往往比一台新电脑还要高。正如 IBM 打从心底里明白,一旦一家公司决定要切换机型的时候,它可以选择所有厂商的电脑——不仅仅是那些 IBM 制造的。

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了 IBM 拥抱“兼容世家”的理念刻不容缓。但是就大小和应用本身而言,IBM 会由于广泛的用户群而面临极其大的技术挑战。一个兼容的系列必须要满足 IBM 当前所有客户的需求,从最小的需求到最大的需求,同时从科研用户到商业用户。并且新的机器必须要兼容整个系列的产品,因此在一台机器上编写的程序需要在任意一台更慢的机器上运行,当然,前提是这些程序不需要重写就能够运行。

创造一个兼容世家的决定并不是那么坚决的,因为 IBM 是在暴风雨过后表态的,而且 IBM 浑身有太多痛点了。首先,兼容性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是否能支撑一点都不明确。尽管这是可行的,恐怕实现兼容性的花费会大大增加每台机器的成本,这样机器在市场就会失去竞争力。其次,另外一个复杂的关系就是 IBM 内部的各大阵营喜欢通过改进现有的机器来巩固他们现有的成功。例如 1401 团队就想制造更强大版本的机器。这些人认为 IBM 肯定是疯了才会产生抛弃他们曾经最成功的产品的想法。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如果 IBM 抛弃了 1401,成千上万不满的用户会因此送给竞争者。另外一个内部阵营赞同这个想法,并且已经设计出了一个被称为 8000 系列的新产品的雏形——取代了 IBM 7000 系列大部分的机器。

不过这只是确立产品策略的软件问题,还有直到 1960 年末出现的激进的解决方案的浪潮。IBM 的电脑程序无法在不同机型上运行,如果 IBM 打算发布更多的机型的话,“那么我们只是在自讨苦吃。”一位高管如是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将开始探索在明确规定新领域和协调 IBM 内部的十五到二十个计算机开发小组去完成使命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程缓慢,不仅是因为那些参与讨论的人还有其它的责任或者青睐其它的解决方案,还因为“兼容世家”理念仍然只是一种渺茫的构想。

为了尽快解决“兼容世家”的争论,文森特·李尔森和二当家汤姆·沃森于 1961 年十月在 IBM 创立了由 13 名 IBM 顶级工程师、软件架构师和营销经理组成的 SPREAD 工作小组。SPREAD 是一个做作的缩写——系统、程序、重构、工程与开发,不过醉翁之意在于挑战更宽广的领域,为 IBM 未来的数据处理产品建设一个整体规划。进程缓慢,一个月后,李尔森,IBM 的霸道副总,对于年底的决定变得很不耐烦。在十一月初,他以“没有他们的批准不能回来的命令”将整个工作小组流放到了康涅狄格州的一个汽车旅馆,一个不会让日常琐事分心的地方。

SPREAD 八十页的报告上面标注着 1961 年 12 月 28 日,实质上是当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报告提议创建一条所谓的全新的产品线将要用一组兼容的计算机替换 IBM 所有现有的计算机。1 月 4 日,SPREAD 向沃森、李尔森以及 IBM 其他高管提交了报告。报告的范围是惊人的——因为实现这个项目需要的经费很大。例如,单一软件的估价高达一亿两千五百万美元——那时IBM每年仅仅花费一千万美元在所有的程序活动。李尔森回忆道,会议上人们对 NPL 并不感冒,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太浮夸了。这份工作无论是对营销人员、财务人员还是工程师来说似乎都太庞大了。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意味着我们将会全副武装投入到一个项目中,而且我们打从心底都明白我们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任何回报。

不过沃森和李尔森意识到一成不变甚至会更危险。他们以一句话结束了会议——“好吧,我们会成功的。”

NPL 于 1962 年的春天开始实施了。相当多的重点被列为商业机密。例如,这个项目以 NPL(创新产品)而闻名,然后每五个计划处理器都有一个误导人的代码——101、250、315、400 和 501,没有一个统一的产品系列的标识,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和来自其他生产商的竞争机器的型号雷同。

NPL 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用研发项目之一。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当公司变得不再那么谨慎的时候,它的发展历程才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只有一位作者成功地逃过了 IBM 记者团的重重包围——《财富》的记者汤姆·怀斯。他留下了一句很经典的话“IBM 50 亿的豪赌”,并写下了“甚至连制造了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都没有这么高的成本”。这在那时候听起来很浮夸,不过怀斯的估计是正确的。怀斯还提及了一位高管“当他说:‘我们称这个项目为“堵上公司的项目”’的时候他只是在半开玩笑”。据说 IBM 很喜欢怀斯虚张声势的比喻,不过当他的文章继续详细描述 IBM 混乱且不理性的决策过程的时候,沃森暴跳如雷,而后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告诫那些一言不发和那些保留内部分歧就对外发表统一声明的人要以此为鉴。

研究项目的幕后是十分之棒的。在 5 个计划机型中,3 个最大的机型将会在 IBM 纽约波基普西的基地进行研发,最小的将在纽约北部的恩迪科特基地进行研发,第 5 个则安排在他们英国的赫思里研发中心。怎么让天各一方的设计团队更简单地保持兼容性的设计成为了主要的难题。广泛的通信设施被用来了维持开发团队之间的联系,包括两条终身租用的大西洋通信网络——在那个年代是民用项目中前所未有的投入。在纽约参与 NPL 的软件开发的程序员由寥寥几百人上升到了数千人。

据统计,直接研发经费接近 5 亿美元。并且在配备生产线、营销人员的再培训和工程师团队的重新组建中可能还需要 10 倍的经费。其中一个最大的开销在于提升 IBM 曾经很软弱的半导体生产能力。作为必须要哄骗董事会削减开支的人,汤姆·沃森回忆道:

那些年每平方英尺的普通盆栽仅仅花费 40 美元。集成电路厂必须要保持得像一个外科病房而不是像一个工厂一样一尘不染,这些成本超过了 150 美元。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居然是未来通过了的提议,我并不是唯一一个为此感到震惊的人。董事会给了我数倍的经费。他们会说,“你真的需要这么多的经费吗?”。“你得到竞标了?我们不想这些工厂太过铺张。”

这些投资让 IBM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

直到 1963 年后期,随着研发进展得如火如荼,高管们开始产生推出产品的念头。现在兼容性的范围已经被冠以 SYSTEM/360,一个“象征全能”的名字,并暗示着机器的普遍适用性。发布的战略可谓是困难重重。一个选择就是通过立即发布全部系列产品来一个鱼跃龙门,但是这带来了顾客取消他们现有产品订单和 IBM 直到新系列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都没有在售产品的风险。一个更安全和更保守的战略就是每几年发布一款机型。这让旧机器到新机器之间的过渡变得更平缓,而在 20 世纪 50 年代 IBM 怎样从打孔机过渡到计算机也证实了这个战略是奏效的。

然而,当霍尼韦尔发布 200 系列的时候,所有关于发布战略的内部争论于 1963 年 12 月都有效地终止了。霍尼韦尔 200 是第一台通过积极地应用 IBM 兼容性的理念来挑战 IBM 的计算机。霍尼韦尔计算机兼容 IBM 1401,并且通过使用最新的半导体技术可以让它实现高达 4 倍的性价比。因为这台机器兼容 1401,它让一位 IBM 的顾客返还租借中的机器并且以同样的成本购买一台更强大的,或者是功率相同的机器成为了可能。

Reference